第六十二章 深夜传旨,礼部尚书心态崩了-《仓央泪》


    第(1/3)页

    秦枫准备很充分,负责登记的衙役就足有十几位,同时排开,所以尽管淳化县百姓的热情被全部激发,也只用了半天的光景,就完成了所有的入学登记工作。

    接下来,就是按照县衙的鱼鳞册记载,筛选最终入选的名单。

    为了表示公正,秦枫索性没有让这件事情过夜,当众厘定名单,确定年龄划线。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七岁半!

    这条线,竟然是划在大概七岁半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整个淳化县,六岁以上,七岁半以下的,有意愿进入县学念书的孩童,已经达到一百零八位。

    这个数字,算是秦枫小小皮了一下。

    倒是跟水浒传没什么关系,但也想着这些孩子们的未来,能如天上星辰一样,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毛骧家那一双儿女,因为年龄刚好,竟然幸运地一同入选!

    整个淳化县,有这样幸运的人家,一共也只有两户,毛骧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倒是不在意那每月八斗米,而是注意到了陛下隐晦的眼神,显然是对此事十分满意。

    这让毛骧浑身的骨头仿佛都轻了好几两,虽然他并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如此关心他家孩子的念书问题。

    毛家两个孩子,不错!

    朱元璋暗暗盘算着,这样,他这个做“爷爷”的,就能借着看孩子的由头,时常到县学来。

    要知道,刚才秦枫提到,县学里开设的课程,秦枫也是授课的先生之一。

    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偷听心声,这才是朱元璋最在意的重点。

    现在,朱元璋心里积压了许多问题,想要从心声里得到答案。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一共有三个。

    其一,到底如何解决摊役入亩的用银问题,是否还有更理想的替代方案,毕竟银子这东西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很多,根据户部尚书杨思义的计算,若要建立大明的平准库,银两的缺口极其巨大。

    其二,那个不孝的老四,难道真敢作乱,对他哥哥举起刀枪?虽然这件事已经有了很多明确的线索,但朱元璋心里还是难以相信,实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大明未来,爆发如此兄弟阋墙的惨案。

    其三,早先秦枫心声中曾经提到过的那个“土豆”,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作物,竟能亩产几千上万斤?这个名字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朱元璋却念念不忘。倘若真的能有亩产万斤的粮食,就算找不到银两建立平准库,他的大明照样能够轻松养活亿万子民,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为了听到更多的心声,朱元璋自然就要更多接近秦枫。

    可是现在随着秦枫在淳化县的一系列举措,可谓是人人喜悦,家家欢乐。

    在这样的气氛下,平常可能闹点乱七八糟的矛盾,现在却因为心情好,一笑而过,所以到县衙里打官司的老百姓,数量急剧减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