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胤礽一瞧汗阿玛递来了台阶,忙屁颠颠地表示:“那儿臣写一封奏折,让开办学堂走公账,由国库出钱。” 他把框架都搭好了,剩下要忙碌的细致活,什么具体设施建设,寻找先生,招揽学生等,都教给朝臣们还办岂不美哉? 康熙深深看了他一眼。 胤礽忙道:“儿臣这不是在套路您,而是学堂如果一直由儿臣出资,那就是私立学堂,若是转交由朝中大臣们完善,则属国有学堂,前者于儿臣一人有利,后者则于国有利。” 康熙道:“再转朝中去做后续事宜,你之前投入的钱,可就回不来了。” 太子建学堂增加的是太子的威望,转到了朝堂,则增加了朝廷的威望。 康熙若有所思:“难道你这是在避嫌?” 胤礽诧异回道:“哎?” 帝王瞧见太子一脸茫然,遂摆了摆手:“罢了,之后让财政部给你算算本金,能清算回来一些,走公账的,又何必要太子掏自己的钱?” “建学堂是儿臣提出来的,总不能都让国库买单,儿臣总得付出一些,”胤礽道:“才不至于让您为难。” “朕为难什么,”康熙语气重了一些:“太子掏私库为朝廷建学堂,至朕于何地?” 胤礽一愣,闭上嘴巴不说话了,低下头继续处理自己手中的公务,父子二人之间氛围变得微妙起来。 康熙轻轻皱了皱眉,一会儿看他一眼,过一会儿又看他一眼,见他一直低头看奏本,半点没有与自己再次交谈的意思,心中一阵沉闷。 是,这些日子以来朝中确实有诸多流言,索额图与纳兰明珠辞官,更多支持太子之人升官,使得太子权势过大,在朝中有一呼百应之效。 若是太子直接从政务上提出在各地建立学堂,那也是可以达成的,偏偏要自己掏钱先将框架给搭建好,再将成果以上奏的形式奏请帝王,等待内阁批复,从而过了明目转交国库。 绕这么大个圈,掏出那么多钱,说他不是自觉避嫌,康熙自己都不信。 太子在下意识地放掉手中的权力,宁愿采用更迂回的方式,也不选择相信自己不会猜忌他,这让康熙心里闷闷的。 胤礽火速干完了手中的活,轻轻呼出一口气,回过神来,语气平常地与康熙搭话道:“汗阿玛,您看,您其他儿子们也都已经长大了,一直让他们有实无名地在部院干活,那也不是个事儿。他们这些年来,也都做出了一些政绩。” 不如给其他儿子们一些封赏,该升亲王升亲王,封郡王封郡王,再不济也封个贝勒呗? 这话在此时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帝王“啪!”地一声将笔拍在桌案上,怒道:“你将朕当什么人了?!” 封赏其他儿子,岂不令太子权威得以分散? 胤礽静静地看他,理性分析:“儿臣当然是信汗阿玛的,您说儿臣避嫌,好像儿臣下意识地确实会去这么做,只是这样做寸大家都好。” 所以不如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与汗阿玛讲道理? 康熙可不乐意与他讲道理,见他这般冷静分析,怒意更甚:“朕还用得着你委曲求全来迁就?” 胤礽感到有些委屈,他避嫌不是给他们二人之间留有余地吗?也是最不伤感情,又能使得政务顺利运转的做法,怎么汗阿玛不仅不赞美他体贴,还责怪他呢? “封赏兄弟们,寸如今的朝堂而言利大于弊。” “你要想气死朕,你就继续说!” 胤礽:“……” 话都搁在这儿了,他哪里还敢继续说。 胤礽百思不得其解,可以理性应寸的处理问题,为何汗阿玛反而生气了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