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3/3)页

    龙阳君点头,扭头叫那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提灯送她出去。

    少年殷勤的应了一声是,紧接着出门去拿提灯。

    见他从刚才就一直站在室内,明夷问道:“这是……?”

    师叔新收的徒弟?

    “不是,他是楚国人,因为仰慕信陵君而千里迢迢赶到魏国……”龙阳君缓缓握紧酒杯,“……可惜路途遥远,赶到时信陵君已然病死。”

    后来魏国战乱,龙阳君就暂且收容于他。

    天色已然完全漆黑,少年殷勤的在前面提了一盏灯给她引路。

    这个少年虽然面貌寻常,但一双眼睛活泛至极,短短的一段路程里,以不惹人厌烦的口吻飞快地介绍着自己。

    自己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裔,颇为通晓文字,也会些许剑法,四处周游想求一前程。

    明夷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等走到长安学宫门口后,来时乘坐的车架已然等待在那里,马夫正打着瞌睡,听到响动后连忙跳下行礼。

    “不必相送了。”明夷对那少年说道。

    见她丝毫不感兴趣,少年心中一阵失望。

    就在这时,远方的渭水长桥上,突然传来一阵车马震动之音,嗡嗡响动的声音之大,连桥面这一端的明夷都有所感觉。

    伴随着声音,一队马车行驶而来,停在了长安学宫前。

    虽然犹在深夜里,却也依旧掩盖不住车队的旌旗招展、仪仗威仪,不管是马夫还是周围护卫的武士,都高傲威严至极,数十辆属车华盖招展、五时副车团团围绕。

    由六匹洁白千里马拉动的“金根车”就在众车包围下,缓缓停止驾驶。

    这一幕简直看得那少年目瞪口呆,他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如此气魄非凡的出行场面。

    紧接着,少年便心生艳羡,忍不住小声喃喃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明夷几步走在六驾马车前,问道:“陛下怎么深夜出宫了?”

    车厢门打开,从中走出的俊朗青年目光冷淡,不悦说道:“为何子时不归?”

    明夷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月上中天。

    今天出宫前,似乎向嬴政说过戌时即归。

    想到这里,明夷有些尴尬的握拳在嘴边轻轻咳一声。

    “今日我师傅来了咸阳,所以多聊了几句。”明夷解释道。

    嬴政顿时不快的皱了皱眉头。

    明夷突然又想道:“我师傅盖聂月余前已来咸阳,陛下可否知晓?”

    嬴政沉默一瞬,平静说道:“知晓。”

    他没有特意隐瞒,但也没有特意告知。

    听见嬴政这么说,明夷心情很是微妙。

    秦王目光一瞥,看向明夷身边的提灯少年。

    这只是随意一瞥罢了,但从刚才听到“陛下”二字,就呆在原地的少年顿时浑身一激灵,回过神来。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少年立刻向秦王弯腰跪拜,以求留下一个印象。

    “沛县刘邦,拜见秦王陛下。”少年掷地有声的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在上一章里面,嬴政与明夷争执的重点不是科举制,而是要不要提高庶民的识字率。

    嬴政的想法:庶民就应该安心种田的,种田打仗了打仗,不要有什么其他的治国或经商的念头,至于学会文字数学的,有秦国底层的小吏懂得就够了,庶民们不需要明白。

    明夷的想法:要提高识字率,促使秦国一些家境好有能力的人家去学室学习文字数学,慢慢进行扫盲。

    这才是矛盾的原因。

    至于科举制:因为识字率的不高这个此时确实还不成熟,所以秦王的想法是,最开始要举孝廉和科举一起用。

    在大宇宙(作者)的观念:至于此时科举制有点推行过早,那就先小规模推行取士,但绝对不能荒废,等到一两百年后再用。

    因为历史上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也迫于压力允许了一部分土地买卖(黔首自实田),所以地主还是产生了。

    而地主再做大下去,就极有可能产生世家,没有人确定一两百年后是什么情况,所以如果现在不推行,等到将来识字率提高以后再推行,到时候后代的君王必然要面对世家的压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