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实人的观点-《做人不要太老实(提升版)》


    第(3/3)页

    这两位都功成名就,家中每个人都很景仰他们。

    后来小张真的成了一名律师。

    但是他讨厌法律圈,而且也为赚不到大钱的困难感到挫折不已。

    他的朋友和同事觉得有趣而兴奋的法律层面,他却觉得枯燥而困难。

    他挣扎了好多年,终于觉得自己快发疯了。

    透过短期的心理咨询,小张发现,由于害怕使父母失望,他被迫进入一个无法给他任何成就感的行业。

    发现了这个恐惧来源以后,他拜访了一位职业顾问,透过一系列的测验后发现,他的法律适应度在所有受测律师中是最低的。

    难怪他的职业会失败!他只能勉强合格。

    测验显示,他比较适合市场行销和促销这些行业,他乘机改变方向。

    如今他不但喜欢他的新行业,而且生意兴隆。

    他的许多行销点子都是天生赢家,他很快就变成了“热门的抢手货”,他的经济生活很快就有了极大的扭转。

    如今,他十分富有,更重要的是,他很快乐。

    这个实例所传达的讯息极为重要:我们想要取得最好的成功机会,必须先消除恐惧,包括害怕别人反对的恐惧。

    请检查你进入你选择的职业生涯的原因。

    究竟是不是出于真正的喜悦?

    你有没有得到你以为你会得到的注意力?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大概就该调整新行业了。

    如果有必要,找个心理学家或职业生涯顾问,他们可能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给你一些启发,或者提供你一些有用的指引。

    不论需要做什么,都值得你努力一试。

    如果你改行去做别的,因为这才是你真正喜爱的,而非你以为这是“该做的事”,你离成功之路可能就比你所梦想的要接近多了。

    老实人总是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做出选择,尤其是当这种意见一再重复,与地位、持权、社会认可和其他心理赞赏连在一起时,老实人就更难以拒绝。

    老实人看不到机会

    老实人相信“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他们看不到机会。

    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信念比这一个更让人恐惧。

    然而,这个信念在老实人的集体意识中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足以变成一句陈词滥调。

    老实人真的相信,接受这个愚蠢的限制是最明智之举。

    然而当他们这么做时,他们就好像是在告诉自己和全世界:“我的创意岁月已经过去了。

    我的任务已了。

    我的人生已经活完了。”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当老实人说“机会只敲一次门”时,他们究竟是在想什么?

    其实你的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机会。

    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又有成千上万个生意机会被创造出来。

    还有几百万以上的事需要改进,因此机会是源源不断,毫无限制的。

    每天,这个世界都创造出美好的工作——形成新的伙伴开始新的计划,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

    书需要人去撰写,孩子需要人去教导,房子需要打扫或建造。

    有人需要帮忙,事实上整个社会都需要——有太多人需要而且可以从我们独特的创造力当中获益。

    我们都有天分和才华可以提供给他人。

    我们住在一个潜力无穷的世界,一个创造天才的世界。

    成功所需了解的,而不只是希望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流通的资源无穷尽。

    如果你相信机会只敲一次门,当某种事看起来像是一个机会时,你就会太快地跳上去了。

    你可能会接受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搬到一个与你气质不和的地方。

    你不但没有用智慧、喜悦和常识做明智的抉择,反而做出很重的反应。

    从另一方面说来,由于恐惧蒙蔽了视野,当良机来临时,你却错过了。

    你的恐惧可能会说服你等待别的机会,因为这一个看起来太冒险了,或太吓人了,或者超乎你的能力范围。

    不论是什么理由,恐惧都从两头掐死了机会。

    当你放弃恐惧以后,机会就会从天而降。

    恐惧消失后你的目标就会浮现,帮助你看透风险。

    知道机会不是一生只降临一次,你就有信心去探索你的选择,对新的机会敞开心胸。

    你的眼睛将会看到做事的新方法,他们会看见机会,甚至在过去的失败中看到机会。

    你将会领悟,机会一直都在那儿——只是你没有看见罢了。

    抛开你的恐惧。

    宇宙的机会是源源不绝的。

    人人都有机会。

    你可能会惊见此刻就有什么机会正在朝你走来了。

    老实人相信“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他们看不到机会。

    能抓住金钱的六种个性

    数字心态

    也可以称之为零度心态。

    也就是说,面对金钱本身,既不能有情感的介入,也不能有思考中其他因素的干扰。

    否则,你可能获得的金钱会大大减少,因为它要为情感和杂念付出很多——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勤奋细致

    金钱不纯粹是智力的结晶,它需要通过辛苦的劳作去获取。

    金钱的数额是以“1”为单位累积起来的。

    所以,亿万富翁也不可小觑“1”这个数字。

    对“1”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企图致富者的赚钱意识,并强烈地预示了他的前景。

    赚钱的事业最忌讳的是妄想和奢侈。

    吃小亏占大便宜

    这是一个交换规则。

    它意指以小部分的付出,换取更大的利润。

    这没有什么不对。

    试想,如果一个人做生意付出和获得对等,谁还去赚钱,谁还能赚到钱呢?

    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想赚钱,你首先必须付出——如果一个人只想赚钱,不想付出,赚钱对他只能是一场梦。

    强烈的欲望在这里不是贪得无厌的意思,而是指追求的强度。

    没有赚钱欲望的人,对金钱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的人,怎么可能赚到钱呢?

    懂得钱如流水的道理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还有句话说:钱如流水。

    这些俗谚还真的说对了,金钱确实流动如水。

    它永远在不停地运动周转流通,在这些过程中,财富就产生了。

    像过去那些土财主一样,把银子装在坛子里埋在房基下面,过一万年还是只有这么多银子,丝毫也没有增值。

    共同发财的胸怀

    一个只想自己赚钱,丝毫不顾及别人,甚至嫉妒别人富有的人,很难获得金钱。

    因为他在未获得金钱之前,已经丧失了人格。

    连“人”都不是了,怎么还能谈到金钱?

    不能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

    不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一个人拥有金钱的数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人成功的程度,但它不是做人唯一的标准。

    因为,尽管人的生活需要金钱,谁都得想办法赚钱。

    但是,每个人生活的重心毕竟不同,即使他本来就是一个以赚钱为业的人,虽然他拥有的金钱数量并不太大,但是他也许还有另外一些更优秀的方面。

    所以,如果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其结果第一是容易伤害人,第二是自己会误入歧途,最终走向一条悲惨而无助的道路。

    要懂得精神与知识的重要性,不懂得这一点的人,在商场上绝对只会昙花一现。

    一句话:想入钱门,先过人关。

    财富的积累过程也是人性格修炼的过程,老实人要扬长避短,让自己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更好的满足。

    老实人过分直率

    老实人往往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管时间场合,对象是否适当,更不理会讲话的后果,心里有啥就说啥,想说啥就说啥。

    而且,说出话来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是采取最直露的表达方式,甚至不乏尖锐刻薄。

    老实人的直率最易得罪人,往往使对方下不了台,结果自己也最易招人记恨,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

    其实,直率不乏是条明智的交际准则,直率的人往往给人以一种心胸坦荡、胸无城府的感觉,他们比那些深藏不露、遮遮掩掩的人更令人放心,更容易博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

    但过分的直率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老实人也正是在这一问题上不知不觉吃了大亏。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的容忍度有其限度,当这一限度被突破,直接触及对方心中最敏感的自尊时,你的直言快语就变成了挑衅和侮辱,而耿介型的老实人往往不顾及这一点,也不掂量话的轻重,结果无意中就伤了人。

    一句话断送友谊的事,在老实人身上是屡见不鲜的。

    老实人的直率最易得罪人,往往使对方下不了台。

    结果自己也最易招人记恨,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

    老实人思想僵化

    一般说来,做事的手段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工具性特征,品质低劣的人可以用,道德高尚的人同样可以用。

    老实人不仅喜欢把道德绝对化,还喜欢使之僵化,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以道德的目光来作一番评判,贴上一个道德的标签,他们认为世界非此即彼,要么道德要么不道德。

    但是,这种幼稚的分类标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上还存在着具有道德中立性和道德模糊性的事物。

    手段和技巧就属于这类事物。

    做事的手段和技巧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就好比我们日常用的刀。

    刀既可用于害人,也可用于救人,手段和技巧也是如此,它既可用于邪恶的目的,同样也可用于正大光明的目的。

    不可否认,有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

    于是乎,手段和技巧似乎就总是与反面事例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即使是好人,要想做大事,也必定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只是由于其目标的正义性和结果的公利性,使得人们不会单纯以道德与否的标准来分析其做事的过程。

    手段和技巧就是一种工具,老实人应该抛弃道德上的成见,大胆地加以使用。

    多学习一些处世手段和生存技巧,必然会对老实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老实人不仅喜欢把道德绝对化,还喜欢使之僵化,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以道德的目光来作一番评判,贴上一个道德的标签,他们认为世界非此即波。

    要么道德要么不道德。

    打败心理上的七个敌人

    认为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失败过,下一步必定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到来;或者以为自己汲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自己不可能失败。

    其实错了。

    不要轻松地看待失败。

    失败绝不是好事,它不仅给人带来痛苦,而且失败多了,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或称心理暗示,它容易让人们总是按照失败的思维去考虑成功的事情——即使心里想到的是成功——所以以为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深刻地反省失败的原因,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总是做得不够。

    例如,有人一遇到失败,总是以“那次不过是因为……所以才……”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其实是原谅)自己的失败。

    结果使失败只成为自己失败史上的一个个记录,而没有变成“成功之母”。

    以为人人都能发财

    有人认为发财难,有人认为人人都能发财。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往往不太自信;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往往过于自信。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创业。

    而后一种观点更危险——这种人大都有一些气质,思想也比较开放,但他们往往把做事看得过于容易,从而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

    例如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很走红的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来信,自称已经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其实这怎么可能呢?

    这迫使中国科学院不得不在一些媒体上登出启事,奉劝那些数学迷:“如果你连微积分都不曾学过,敬请不要研究这样高深的课题。”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任何事,热情和自信都是必要的。

    但过分的热情和盲目的自信,容易使人们忽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更容易使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值过高。

    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配合。

    如果忽视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存在,只能失败。

    而优秀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应该重视成功的外部条件。

    否则,在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一般而特别重视外部条件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总以为“好酒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在商品社会中的欺骗性非常大。

    事实上不论是好商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宣传出去。

    否则那巷子肯定会成为“它”的坟墓。

    美国万宝路香烟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万宝路”产生于1924年,当时是一种女士香烟。

    但女士们反映白色的香烟总是使女士粘在上面的口红非常醒目,很失雅观。

    万宝路公司于是改变策略,以粗犷的牛仔作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形象,用来吸引男士。

    万宝路从此风靡世界,以至于全世界的吸烟者每抽4支烟,其中就有1支万宝路:后来,万宝路公司搞了一项调查,为吸烟者们提供简装的同样质量的万宝路,吸烟者们却反映感觉与盒装的万宝路大不相同。

    其实吸烟者感觉出来的只是在心理上所接受的万宝路广告的滋味,而不是香烟的滋味——这个例子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以为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

    其实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的“东西”,只能是那些质量优秀的“东西”。

    对于不好的“商品”,广告顶多能带来一时的效益。

    如果你想要永久地占有“市场”,必须是好“东西”和广告的结合。

    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市场复杂而多变,付出虔诚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局,这并不罕见。

    如果轻信耕耘与收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次失败就可能挫伤创造的锐气,在往后的日子里,失败就会不请自来。

    总以为无商不奸,所以就“每商必奸”

    传统上轻视商业的中国,流传着很多对商业和商人的不公正评语,长期以来,害人非浅。

    就比如“无商不奸”这一句话,它一方面使人们对商人产生偏见,另一方面挫伤很多人经商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经商的人在心理和品格上产生误导,将他们导向失败。

    真正的商业,是人们性格和智慧的较量,而不是人们劣根性的角逐。

    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去从商,最终必定会倒大霉的——它已经不是失败,而是完蛋!

    有一句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市场上也是这样。

    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真实。

    老实人斤斤计较

    老实人属于什么都看不惯的一类人,他们总是对人对事提出一些过于刻薄的批评,显得斤斤计较。

    老实人总喜欢用完美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而现实的人又有谁没有缺点呢?

    这样,在老实人眼里,有缺点的人就等同于道德不好的人了,而道德上的瑕疵是老实人最不能容忍的。

    这里的关键乃在于,老实人不会理解人,不会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如果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对方行为中的合理成价,他们就可能会多一些宽容。

    此外,老实人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卡看人,很容易使自己把目光仅仅停留在那些缺点和不足!而忘记了对对方优点的关注。

    老实人在一些小事小节上吹毛求疵,得理不让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忽视了对方的优点,老实人应多些宽容,学会包容异己,容忍缺点,这不仅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也会使老实人的胸怀和境界得到提高。

    老实人在一些小事小节上吹毛求疵,得理不让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忽视了对方的优点。

    老实人自尊心过强

    人是应当自尊自爱的,一个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一个有尊严感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心理学上讲,自尊也是人格的一部分,没有自尊就不能称为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健康的人。

    自尊是社会交际的心理基础之一。

    但是,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自尊也有其限度。

    这种限度并不是由自尊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自尊在其他人类现象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把自尊不适当地放在首要的和凌驾于一切的位置上,显然要破坏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造成种种损害。

    这种损害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在保全面子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害了自己的正当利益。

    在这方面,老实人的尊严感就超过了正常的限度,显得有些过分的强烈和敏感了。

    有些老实人,只要你能满足其虚荣心和表面上的尊严,即使你对其利益有所侵犯,他也能够接受,但是如果你出于好心却又言行不谨,冒犯了他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使其面子受损,他就会怀恨在心甚至是反目成仇。

    老实人的尊严感为什么那样敏感而强烈,这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老实人在长期的以道德为核心的教育中已形成了尊严不可侵犯的心理定势,一旦现实生活与书本宣扬的东西发生了冲突,自尊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就觉得受不了,反应失当。

    很显然,总是以道德的眼镜视人视物,老实人的自尊心怎么能不草木皆兵呢!这就导致老实人的心理空间比较小,活动余地小,缺乏应有的弹性和适应性,遇见问题往往钻牛角尖,想不开,结果自己觉得受了伤害又伤害了与别人的关系。

    另外,老实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弱势者,他们不愿争或争不到世俗社会中的各种被视为是成功标志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和名声),这样,自尊便成为其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

    当自尊成为一个人心理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可以凭藉的堡垒时,它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任何小小的触动都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波澜,引起过度的反应。

    老实人往往把自尊与利益对立起来,分割开来,这实在是一种大误解,更是对尊严内涵的一种无知。

    其实,尊严总是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对应的。

    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又不注重增强自己的实力时,别人即使给你面子,也是假的,因为那个面子远远大于了你的实际实力。

    如果你能够学会不断地积攒自己的实力,学会汲取更多的利益,你就可以形成一种不能被人忽视的影响力,到那时,别人就必须给你面子,而且是真的尊敬,只有在这时,人的尊严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

    也就是说,人的尊严往往要通过面子的有无、大小及长短来体现,而面子的有无、大小及长短又要有赖于利益的积累作为后盾。

    大凡事业有成而最终成名者,皆不能逃脱自律。

    老实人往往把自尊与利益对立起来,分割开来,这实在是一种大误解,更是对尊严内涵的一种无知。

    老实人不懂满足他人需要

    在传统社会里,老实人常常吃不开,《窦娥冤》里就曾有这样的控诉——“为善的受贫穷又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而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来临,我们发现,老实人面临着更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他们不能针对商业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存在的弱点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很可能又会成为新一轮的、更加残酷的人才竞赛的落伍者,更加吃不开。

    现代商业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又对人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现代商业社会核心和基础的部分就是市场经济,市场运用所遵循的一套法则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的出现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商品是一种用于交换的产品。

    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去,而能否卖得出去,能卖出一个什么样的?

    价钱,从根本上说,就要取决于别人需要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

    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件东西即使再好,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某种需求,不能够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件东西就没有价值。

    因此,现代商业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人们彼此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只有通过交换,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才能够得到衡量和体现。

    你的东西能否被别人接受,其中有它的价值衡量标准,而别人接受与否又要取决于别人是否需求。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不能用自己的某种东西满足别人的需求,那么我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生存,使自己不断获得发展。

    所以,了解人、了解人的需求乃是现代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哪行哪业,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

    老实人对人性缺乏了解,也疏于体察人的需求,更不愿主动地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进而也就谈不到激发别人的需求了。

    他们把这些东西都看作是“小人之术”,是不道德的东西。

    这种思维障碍使得他们变得无足轻重(因为无法通过交换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老实人面临着更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他们不能针对商业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存在的弱点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很可能又会成为新一轮的、更加残酷的人才竞赛的落伍者,更加吃不开。

    聪明人的成功物质

    积极心态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但它会造成巨大的差异。

    前者的差异是,你具有的是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后者的差异是,你是成功还是失败。

    明确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

    否则,你心中那一座无价金矿,就因为没有目标而没有开采。

    所以,同平凡的尘土无异。

    多走些路(多实践)

    做个主动的人,勇于实践,不要什么事也不做。

    正确的思考

    成功,是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信念、行动相结合的结果。

    高度自制力

    自制是最难得的美德,也是成功最需要的品质。

    领导才能

    (其实每个人都是领导,因为追求成功和富有,需要有驾驭生活的能力)因此,领导的才能是:信念的深度,雄心的高度,理想的广度,对人爱的程度。

    自信

    成功者一般是那些拥有坚强信念的普通人。

    成功的程度决定于信念的深度,信心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就多十分。

    迷人的个性

    人生的美好在于人情的美好,人情的美好决定于人性的美丽。

    人性的美丽会造就迷人的个性,也表现于迷人的个性;迷人的个性吸引着人,也肯定吸引着财富。

    创新精神

    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它能真正把握并掌握住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伟大的奇迹。

    热忱的性格

    疑惑、畏惧、绝望使人衰老,信仰、自信、希望使人年轻,热忱是年轻的魅力和力量,它以美好和希望召唤着成功的到来。

    专心致志

    对待生活不专注,厄运会乘隙而人,成功会悄然溜走。

    合作品格

    善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与别人格格不入从来只有失败。

    要多理解多宽容。

    冷静地对待失败

    失败是正常的,但重复失败却是灾难。

    要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第一要面对失败不能颓废,第二要面对失败不能轻视失败,第三要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这样它才能真正成为成功之母。

    永葆进取心态

    永不满足,永不放弃,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恪守时间

    这样既可以抓住机会,又可以保持信誉。

    身心健康

    身体不健康,机会不会属于你;心理不健康,合作者会离你而去——身心健康,意味着你永远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习惯

    这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

    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很差,很快就会被同伴厌弃,并因此失去机遇和市场。

    成功不是偶然,成功者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

    请不要把成功看得太神秘

    关于成功的话题已经谈了很多,在这里我想说,请不要把成功看得太神秘。

    按照老实人的说法和思维,总是把成功看得很庄重很非凡,这就把成功与老实人的距离拉得很远。

    为什么老实人总把成功与自己的距离拉得很远,而看不到成功也属于他们?

    关键是对成功的标准看法不同。

    老实人所谓的那种成功标准,只是少数读过很多书,或受过特殊训练,具有特殊能力的成功者所确定的。

    出于对成功者的敬畏,出于成功者巨大的影响,他们所制定的成功标准也就成了老实人对成功的看法,压抑老实人对成功的信心。

    我要呼吁改变这种思维,更换关于成功的标准。

    我希望用全新的观念,让大众自己为自己确定自己的成功,比如做个好人、好父亲、好丈夫、好职员、好的劳动者……做一个能使一家人过上幸福日子的好家长,在5年或10年时间里建立一个拥有几十万元的小康之家,或做个有点成就的小名人……

    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我们应当很自豪地说:是的。

    因为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充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赞美。

    事实上成功就这么简单,它不过是一种做人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总把成功看得那么神秘化、学术化和神圣化呢?

    只要把成功的标准确定得大众一点、世俗一点或普通一点,更多的人就会有信心。

    那么,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充满激情的人,我们的生活就会积极得多、美好得多、光明得多,我们何必让那种很难达到的成功标准来挫伤自己呢?

    现在的社会,并没有什么权威把守着成功的路径,所有的机会都属于所有的人。

    严格地讲,机会就产生于自己的欲望和信心,而不是命运或上帝的赐予。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也渴望成功,我也要做一个成功者呢?

    成功本来就是对利益的追求。

    成功就是为了使自己感到光荣和幸福。

    谁不渴望成功?

    关键是我们需要成功,我们有能力成功……

    为了迎接新的世纪,为了梦想中的日子……

    人人都来争取,人人都能成功。

    实际上成功既属于少数杰出人物从事的大事业,也属于大众的普通生活。

    成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人都可以达到那种境界。


    第(3/3)页